小兒推拿培訓介紹
點擊報名學習要求:
1、熟悉小兒推拿特定穴的概念2、了解小兒推拿特定穴的位置
3、熟悉小兒推拿常用手法及手法的操作,動作要領,要求及注意事項,臨床應用。
4、重點病癥的病因病機,診斷與鑒別診斷:熟悉治療原則、基本治法、辨證治療和基本手法
小兒推拿課程表
時間 |
小兒推拿師課程安排 |
|||
中級 |
高級 |
師資 |
||
第一天 |
上午 |
中醫基礎理論 |
中醫基礎理論 |
中醫基礎理論 |
下午 |
中醫四診方法 |
中醫四診方法 |
中醫四診方法 |
|
第二天 |
上午 |
解剖學理論 |
解剖學理論 |
解剖學理論 |
下午 |
小兒推拿發展簡史及作用原理 |
小兒推拿發展簡史及作用原理 |
小兒推拿發展簡史及作用原理 |
|
第三天 |
上午 |
小兒推拿常用手法 |
小兒推拿常用手法 |
小兒推拿常用手法 |
下午 |
實操 |
實操 |
實操 |
|
第四天 |
上午 |
小兒生理病理特點 |
小兒生理病理特點 |
小兒生理病理特點 |
下午 |
小兒推拿操作概要 |
小兒推拿治療概要 |
小兒推拿治療概要 |
|
第五天 |
上午 |
小兒常用特定穴 |
小兒頭面及胸腹部穴位 |
小兒頭面及胸腹部穴位 |
下午 |
實操 |
實操 |
實操 |
|
第六天 |
上午 |
小兒推拿保健 |
小兒上肢及下肢部穴位 |
小兒上肢及下肢部穴位 |
下午 |
實操 |
實操 |
實操 |
|
第七天 |
上午 |
理論復習 |
小兒推拿保健 |
小兒推拿保健 |
下午 |
實操復習 |
實操 |
實操 |
|
第八天 |
上午 |
理論考試 |
小兒推拿保健 |
小兒推拿保健 |
下午 |
實操考試 |
實操 |
實操 |
|
第九天 |
上午 |
|
中醫辨證分型方法 |
中醫辨證分型方法 |
下午 |
|
小兒常見不適癥的推拿 |
小兒推拿流派介紹 小兒常用中成藥介紹 |
|
第十天 |
上午 |
|
小兒常見不適癥的推拿 |
小兒常見不適癥的推拿 |
下午 |
|
實操 |
實操 |
|
第十一天 |
上午 |
|
理論復習 |
小兒免疫接種及食物營養介紹 |
下午 |
|
實操復習 |
小兒常見不適癥的推拿 |
|
第十二天 |
上午 |
|
理論考試 |
小兒常見不適癥的推拿 |
下午 |
|
實操考試 |
實操 |
|
第十三天 |
上午 |
|
|
理論復習 |
下午 |
|
|
實操復習 |
|
第十四天 |
上午 |
|
|
理論考試 |
下午 |
|
|
實操考試 |
1、推拿的歷史
小兒推拿是建立在祖國醫學整體觀念的基礎上,以陰陽五行、臟腑經絡等學說為理論指導,運用各種手法刺激穴位,使經絡通暢、氣血流通,以達到調整臟腑功能、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種方法。
小兒推拿的治療體系形成于明代,以《保嬰神術按摩經》等小兒推拿專著的問世為標志。小兒推拿的穴位有點狀穴、線狀穴、面狀穴等,在操作方法上強調輕快柔和、平穩著實,注重補瀉手法和操作程序,對常見病、多發病均有較好療效,對消化道病癥療效尤佳。
2、使用范圍
小兒推拿指出"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",小兒推拿的治療法則與內治法基本一樣,謹守病機,以期治病求本,調整陰陽,扶正祛邪。在中醫基礎理論的指導下,廣泛應用于小兒泄瀉、嘔吐、食積、厭食、便秘、腹痛、脫肛、感冒、咳嗽、哮喘、發熱、遺尿、夜啼、肌性斜頸、落枕、驚風等疾病,有較好的效果。
二、小兒推拿手法
1、常用推拿手法
由于小兒肌膚嬌嫩、神氣怯弱,因此在推拿治病時,特別要注意手法,強調輕柔、滲透,要求輕快柔和,平穩著實。
操作的基本手法有:推法、揉法、按法、摩法、掐法、搓法、拿法、運法、捏法、擦法、搗法、捻法、刮法、搖法、拍法。除了基本手法外,在幾百年的臨床實踐中,醫家逐步總結出一些有固定程序且有特定名稱的操作方法,這些操作方法往往是用一種手法在一個穴位或幾個穴位上進行,故現稱"復式操作法",如黃蜂入洞、打馬過天河、運水入土等。
2、常用介質
推拿介質是指在推拿施術穴位的皮膚涂敷不同劑型的滑潤劑。介質能發揮推拿和藥物的綜合治療作用,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,也能滑潤、保護皮膚,使手法更加靈活自如。一般來說,病屬表證,多選用解表藥,如蔥汁、姜汁、薄荷汁等;屬血瘀,宜選用活血化瘀類藥物,如紅花雞油膏等;屬熱證,則選用寒涼藥物作介質,如薄荷汁、豬膽汁、淡竹葉浸液。
3、推拿順序
操作順序及補瀉原則推拿時,應按順序依次操作,以免遺漏。應先輕手法,如推、揉、運等,后重手法,如掐、捏、拿等;先頭面,次上肢,再下肢,最后是胸腹腰背。小兒推拿所使用的穴位,根據其手法操作可分為直線、旋轉及垂直方向,可根據操作方向來決定補瀉原則。
(1)直線方向
主要是應用推、捏等法施于直線狀穴位。總的補瀉原則為:向心方向推為補法,離心方向推為瀉法,來回推為平補平瀉法。有些非特定穴在經絡線上,它們共同的補瀉原則是:順經方向推為補,逆經方向推為瀉,來回推為平補平瀉。
(2)旋轉方向
多用于揉、運、摩等手法,施于面、點狀穴位。總的補瀉原則是:順時針方向旋轉為補,逆時針方向旋轉為瀉,雙向旋轉為平補平瀉。如果是左右對稱的兩個穴位時,其補瀉原則為:向內旋轉為補,向外旋轉為瀉,雙向旋轉為平補平瀉。
(3)垂直方向
多用于按、掐、拿等手法,施于點狀穴位。其補瀉原則以手法的輕重定補瀉,重手法為瀉法,輕手法為補法,不輕不重為平補平瀉。
此外,還有一些穴位的操作方向為特定的,不受以上補瀉原則約束,例如推三關、清天河水等。
三、常見病癥的推拿處理方法:
小兒五臟六腑沒有污染,很干凈,而且經絡表淺,非常敏感,所以不需要很大力量的推拿,但作用于臟腑經絡后,效果非常明顯,反應敏捷。寶寶的經絡與成人不一樣,小兒百脈匯于兩掌,在所有的特定穴位中,有近70%的特定穴位,分布在兩掌。脾經、肝經、心經、肺經、腎經這五條最重要的經絡也集中在手掌上。這是老天賜予他的天然大寶庫,把這個寶庫激活,孩子的身體就能發揮作用,抵擋住疾病。因此,當孩子身體不適,出現疾病時,推一推、按一按就是能夠神奇的發揮作用。